先天道院新店區社青班學青班品格教育班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先天道院新店區社青班學青班品格教育班

心情寫真,渡人成全,把這份情傳下去直到永遠。幸福的感覺來自於您! 新店區社青班_SINCE 1998
 
首頁首頁  歡迎頁歡迎頁  相冊相冊  搜尋搜尋  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 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 登入  
   祝福各位學長 ~~ 新年快樂 萬事如意 ~~   
        2011年開班日期:2011/03/12       
   社青班課程  每月第二。四週六  學青班課程  每月第一。三週六  
柑仔氣象台
海豚音樂盒
一貫家族留言板即時通
最新主題
» 十 親 圓 滿 人 生 路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周二 6月 24, 2014 5:45 pm 由 漫步人生路

» 末法消災錄終之神人橋樑乩身之困、靈乩體的苦及利弊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周一 五月 26, 2014 5:00 pm 由 漫步人生路

» 財色名食睡-地獄五條根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周六 五月 24, 2014 1:25 pm 由 漫步人生路

» 末法消災之惡妻逆子災、天羅地網、修行障礙之法障、家庭障、病考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周六 五月 24, 2014 1:24 pm 由 漫步人生路

» 末法消災之蟲蛇厄、虎狼厄、喪门弔客关、喜煞厄、空亡災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周一 五月 05, 2014 5:31 pm 由 漫步人生路

» 【三宝的意义】济公活佛慈悲训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周四 五月 01, 2014 2:55 pm 由 漫步人生路

» 末法消災之土石厄、刀兵劫、雷劫、劫贼厄、横死厄、咒誓厄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周四 五月 01, 2014 2:53 pm 由 漫步人生路

» 末法消災之疫病厄、瘟疫病、饥饿劫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周一 4月 28, 2014 12:10 pm 由 漫步人生路

» 末法消災之桃花劫、恶官災、空劫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周六 4月 26, 2014 9:33 pm 由 漫步人生路

一貫家族論壇訪客人數
最優秀的發帖人
魯拉魯小姐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lcap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ing_bar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rcap 
jw1032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lcap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ing_bar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rcap 
david帥哥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lcap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ing_bar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rcap 
哈雷人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lcap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ing_bar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rcap 
小玉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lcap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ing_bar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rcap 
草莓派派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lcap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ing_bar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rcap 
漫步人生路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lcap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ing_bar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rcap 
永和阿伯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lcap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ing_bar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rcap 
ANDY華仔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lcap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ing_bar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rcap 
食食樂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lcap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ing_bar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Vote_rcap 
相冊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

 

 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

向下 
發表人內容
漫步人生路
中級
中級



文章總數 : 72
年齡 : 39
來自 : 台北縣
積分 : 224
注冊日期 : 2009-11-16
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
發表主題: 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   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 Empty周二 2月 11, 2014 4:45 pm

自然之道
欽差大臣金闕內相太白金星 降
詩曰:
 虛原道場重責膺。普濟八方日日興。
 一任滄桑多變化。勤參妙諦上天京。
聖示:玉詔宣讀,神人持香恭立接旨。
昊天玉詔欽 奉 
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:
 朕   居尊而鑒卑,無時不以蒼生是念。上天降下大道,乃以自然法則而孕育萬物,無持無待,不強加任何因素而維持和諧,世人修真道,亦應循自然之道性,知足、知止、知無常,使心神平和,精神得以昇華,最終達到忘其形骸,無有執著,自然無為之境界。
    世人欲窺至道,成就超凡入聖之心,殷殷切切,實堪嘉許!然而眾生在覓道之過程中,甚多偏離了『自然常道』之現象,上蒼有鑑於此,特敕命降著聖書乙部,題其顏曰:『自然之道』。期以此部聖書,端正慕道賢士之修真方向,以上證果位。敕請藍采和仙翁為主著仙師,虛原堂聖筆為主著鸞乩,自庚寅年八月十八日起開著,至書成為止。希神人用命,各盡厥職,書成之日,論功行賞,勿負
朕意
欽哉勿忽,叩首謝恩
天 運 庚 寅 年 八 月 十 一 日
又示:
   吾 觀堂上諸賢生或為聖務,或為生活而心有千千結,然而凡世之事,本就難事事盡如己意,故只要盡力而為,問心無愧即可。有道是:『瓜熟自然蒂落。』若能身心放下,輕鬆生活,方是一位修行者應有之現象也。勉之!
本堂主席關恩師 登台
聖示:
   又接著書玉詔,除了增添本堂之光彩,世人又多了一本參研之聖書,此實乃上天宏慈之現。盼諸賢生能再接再勵,共扶聖業,以增道果。勉之!

『自然之道』序言!
東華帝君 降
聖示:
 吾 今日降為:『自然之道』一書作序。

詩曰:拔劍長空向嶺峰。古今成敗笑談中。
   曾經往事隨風去。從此靈台智慧充。
  道德經有云:『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』道之自然法則既是天所效法的,亦是地所效法的,而人生於天地之間,其行為最高準則亦應效法道性自然之規律。
  然而人生在世,對名利財富、華衣美食、奇珍異寶、豪宅廣室、悅耳音聲等,總有企求之心,但若此企求之心超越了自然無為之規律,即會轉化為貪欲,而生種種弊害,修行就是要遠離此弊害,淡泊欲望,精神不為外物所累,使生命得到應有之涵養。
  道生於智慧,福生於勤儉,罪生於不仁,禍生於多貪,因此,惟有心不妄想,口不妄言,身不妄行,實踐『身重於物』之真諦,就不會再上演小人以身殉利,士人以身殉名,大夫以身殉家之悲劇也。簡為序。
東華帝君 序於 無極禪化院‧南天虛原堂
天 運 庚 寅 年 八 月 十 八 日

葛玄真君 降               聖示:
 吾 今日降為:『自然之道』一書作序。
 序
詩曰:屈指韶華已半生。不須北討又南征。
   風霜總是吹人老。一笑澹然境界升。
  大道無邊無際,天地日月皆在自然大道的包容之中,沒有宗教、凡聖、經典、對錯、是非之種種分別,故道之所以為道,即在其含容一切形式,又超越一切形式,此即大自然之偉大。
  世之人若沒有天地萬物的無私給予,根本就無法存活,人所喝之飲水、所吃之糧食、所穿之衣服、所住之房舍,皆源自於天地萬物,人類科技再怎麼發達進步,也造不出一滴水、一粒米、一隻活生生的螞蟻,故人依靠天地萬物以滋身,就必須知其機宜,順應天道,合乎天理,方能安身立命。
  『黃帝陰符經』有云:『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,因而制之。』聖人知天道無情,依循自然之規律而運作,人之意志無法改變,故人在天道面前,應觀天之道,執天之行,亦即認識祂、掌握祂、但不能違背祂,如此方能明理明義,進而得理、得妙、得無極大道之智慧也。簡為序。
葛玄真君 序於 無極禪化院‧南天虛原堂
天 運 庚 寅 年 八 月 廿 五 日
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 葉落階前恣意飄。風吹草色媚千嬌。
 自然之道呈唯美。樂意閑居不用挑。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一章 道本無名
  道本無名,道非可言,然世之人執著於形象,重於文字,非假文字道不可識,非假文字,道無以明。孔子有云:『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』。雖然大道不稱、不辯、不言,但道卻因言而顯,言亦因道而返忘。
  道是一種現象,不是一個物體,甚多世人想明瞭『道』之真意,卻迷失在文字障中而難窺道的真意,吾今以『雲的變化』說明,以利世人明悟。
  天上的雲千變萬化,有時會呈現有層次如白紙般的『層雲』,有時會現出一團團泡沫狀的『積雲』,有時會現出卷如絲縷狀的『卷雲』,有時雲會變化成『霧』狀,有時會變化如『片』狀,有時會變化如『帶』狀,有時會變化如『塔』狀,有時會變化如『髮』狀,有時會變化如『碎』狀,有時會變化如『堡』狀,有時會變化如『絮』狀,有時又會如『翻滾』狀,有時會如『火山』狀,有時會如『凝結』狀,有時會如『斗笠』狀,有時雲量輕薄如紗,有時疏落有緻,有時密集濃厚,然而不論『雲』的外觀變化為何?其本質始終如一,而『雲』這個字也不是雲,『雲』是假名,是『生、住、異、滅』現象的代稱罷了。
  若有一個人執著說:『卷雲才是雲』,其他人所看到所有不同形狀的都不是雲,如此窺豹一斑的見解,只會落入『名相』之爭,並離道愈來愈遠。
  『天是無言之聖,聖是有言之天』,開悟者如實體驗與感受『道』的真意,並以文字表達出來,其目的就是要世人以『假之名』以明『真之道』,一旦悟道之後,就應將文字、名相等工具拋棄,徹底放下,如此才能與道合而為一,並超脫三界也。又示:吾久未臨堂,今見諸賢生虔志效勞,吾心甚喜也!吾現以靈光加披參與聖務之諸賢生,使諸賢生(凡參鸞者皆屬之)靈光燦然,更易入道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 曠世功勳值幾文。嗟余仗履盡沾塵。
 無常若可金銀買。寺廟道堂關大門。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二章 道的本質
  世之人皆在求『道』、尋『道』,然而什麼是『道』?具體而言,『道』即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與生命演化、運行、生滅的所有規律,是能量提升、智慧生成與變化的規律。
  昔時『易經』與『八卦』之理論,即是天地間萬事萬物演化、規律、認識的代表。
  天地間萬事萬物皆有道,凡塵中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更迭,寒來暑往的變換,晨曦夕陽的升落,明月的陰晴圓缺,浩瀚無垠的星空,無一不是依循『道』性而為,因此才會有令世人心中激起陣陣漣漪的春花秋月、良辰美景、清泉怪石、鳥語花香、飛禽走獸等。
  故『道』並非只存在宗教裏,例如一位音樂家,即是悟音樂之道的人;一位畫家,即是悟繪畫之道的人;一位藝術家,即是悟藝術之道之人;一位自然科學家,即是悟自然科學之道的人;一位生物學家,即是悟生物學之道的人;一位宗教家,即是悟生滅之道的人,他們皆是求道之士、悟道之人。
  只要是合於道的理,即是大道之理;合於道的行為,即是大道之德;合於道的法則,即是大道之法;合於道的智慧,即是大智慧,只要天地不被破壞,生存環境不被毀損,社會發展不違自然規律,做人不違自然天性,做事不違自然規矩,即是合於道。而道家講『德』,佛家講『慈悲』,基督講『愛』,儒家講『仁』,皆是入道之橋樑,故若世人能依循『道』性而為,不但可趨利避害,更可提昇靈性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一輪紅日照河津。堇紫桃紅綠野新。
不比鄰家別墅闊。農村小院也溫馨。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三章 德與道之關係
  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,『德』乃是萬物遵循自然,合於『道』而行的自然品性或本性,『德』從『道』,而道法自然,故亦可說:『德法自然』。
  德不能參雜太多的人為因素,一旦德參雜過多的人為因素在其中,『德』馬上就會變質、變味,故合於『道』之準則的即是『有德』,違反『道』之準則的就是『失德』,修真者既要修道,更要積德。
  『清淨經』有云:『上士無爭,下士好爭,上德不德,下德執德,執著之者,不明道德,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為有妄心。』其實上古時期並無『修道』之說,因上古聖賢所作所行乃流於天理,放之於天下,其一動一靜妙契天然,留給後世許多遵循之法。
  然而在科技昌明之時代裏,一位沒有信仰的人,只憑著先天本性的善良與後天習俗觀念而行,在隨著年齡逐漸增長的過程中,思慮欲念不斷萌生,其先天本性會漸漸被後天觀念與社會習俗所取代,尤其經過『酒、色、財、氣』之誘惑後,會消解其生命元真,人之觀念會變得自私、私己,易背道而馳,並習以為常,故一位沒有信仰之人,其道德觀念是不牢固的、是無法與宇宙真知相契合,隨著社會潮流的衝擊更會不斷下滑。
  『德法自然』,並非指順其自然行事,而是要遵循自然的規律法則修行。『西升經』有云:『修之於身,其德乃真。』意即真正的『德』是要透過個人的體現,而『道』的價值取向就是要落實於修身中,故人之修道必須以德為根基,才能成道證道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飲食清淡益脾肝。順天行事心自安。
能量之德靈性養。天墀殿上列仙班。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四章 『德』是靈之能量
  靈的類型與層次,乃是以『靈的特性』與『靈的純潔度』區分,不同類型的靈會存在與其相對應的靈體空間。
  人之肉身是靠所吃之食物轉化成熱能,而獲得能量維持生命。靈的能量則是靠『德』,德與五行中之『土』皆具有凝聚力的特性。娑婆世界是靠『土』的凝聚力,使世界萬物形體具備,組成有形有體的物質世界。而『德』是一種具有將『良性認識、良性智慧』聚集於空間不散的能量,故靈是靠『德』的凝聚力聚集萬千智慧,使靈體湛然光明。
  一位德行愈高之人,其靈體之能量即愈高,肉身死亡之後,靈體靠『德』聚集不散,是一種有著永恆的連續記憶能量,它既融於空間個體中,又穿越時空。若此靈體之境界與佛同步,你的靈就會進入佛的空間,停留在佛的淨土;若此靈體的境界與天仙同步,你的靈就會進入天仙的空間,停留在天仙的淨土。
  反之,一位沒有德性之人,其靈體缺乏能量,造成靈光渙散,黯淡無光,有時亦會出現靈體不穩定之狀態,並生活在恐懼之中,肉身死亡之後,因靈體無法自我控制,故會被污濁之氣吸引,直接墜入陰暗的地府,甚至墮入畜生道,故一個人若想己身靈體充滿能量,最重要的就是要修『德』,如此靈體才能不停的獲得能量,當能量愈高時,修煉之時進入的狀態就會愈深,當靈體能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,心靜下來,就可以進入仙佛的狀態,且在凡塵俗世中就能達到也。
『隨緣是最好的性格,能隨順因緣不執著,則凡事易成。』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數戴寒窗志未酬。朦朧燈影照西樓。
水光山色無邊好。何苦徒添幾許愁。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五章 德之初品-品德
  人之靈體獲得能量之方式有二:一是進食,進食可得到營養之滋潤,經鍛鍊後轉變為體能,再透過適度的休養,可進化成意識能,意識能再一步一步遞進成為靈體,然而此乃靈體獲得能量之極小部份。二是直接運用個人影響力,通過一種意識思維的回饋中,從周圍獲得其他靈體能量之支持與灌輸,此現象即是『德』,此亦是靈體能量來源最速,也是絕大部分能量之來源。
  品德是一種具有德行之人品,此人品乃是發乎內在的『自我要求』,亦即是『反求諸己,不造惡的舉止行為與素養。』例如一個人從今日起:光明磊落,不說謊話,堂堂正正,不講空話,無偏無私,不欺騙他人,恭儉謙讓,處處為他人著想,久之這個人就會得到周圍許多人的信任和愛戴,眾人對他懷有好感,景仰他,喜親近他。
  此時他的靈體會得到周圍強大無垠、境界崇高的靈體回饋,感應中獲得靈體能量的灌輸,他的靈體無形之中得到增強,亦增添更多的能量,運用此方式獲得能量用以支持己身靈體之能量,即是德之初品-品德。品德能讓你靈體得到周圍靈體的支持與灌輸能量,此能量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
  故一位品德清高端醇者,不會無故殺生、不會偷盜、不會邪淫、不會妄語、不會貪贓枉法,恪守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、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,常行饒益自他,利樂有情,一位有德之士,往往龜年鶴壽,事業駿發,靈感極強,靈體之能量亦甚大,其後輩子孫往往亦能因此受益匪淺,此為初品之德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山門輕掩賦新詩。月探窗櫺笑我癡。
縱使詞幽兼韻美。經年過後幾人知。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六章 德之中品-功德
  『品德』乃是發乎內在的自我要求,而『功德』是指一切利益他人之善行。如修橋舖路、施棺濟貧、急難救助、參與各項社會公益等,即有其功德。勝鬘寶窟卷上本有云:『惡盡曰功,善滿稱德;又德者得也,修功所得,故名功德也。』『德』這個字之原意,乃是獲得之意思,然而此獲得並非指陽性的物質獲得,而是指意識獲得,亦即一個人運用己身之善行以影響周圍之眾,再從周圍之靈界感應體獲得能量的回饋。
  德的回饋是精準不混亂的,一個人若是心念慈善、眾善奉行,不論他有無說出來,靈界感應體皆會將能量回饋於此人身上,不會有所誤差,因為靈界感應體具備了正確判斷、跟蹤、循環、因果,它有準確的記憶、精準的探索、判斷與修正。
  功德是指心的境界,具體表現出來就是一種氣場,一般世人之肉眼雖然無法看見,但於某種程度亦能感覺得出來,例如有些人極好相處,某些人卻令人敬而遠之。心的層次愈高,則氣場愈佳,神鬼愈尊敬護持,往生後轉世,亦以心境之高低來決定,業報愈重者,氣場愈不佳,心地純善者,氣場愈好。
  太上感應篇有云:『所謂善人,人皆敬之,天道佑之,福祿隨之,眾邪遠之,神靈衛之,所作必成,神仙可冀,欲求天仙者,當立一千三百善,欲求地仙者,當立三百善。』自古佛神能證果,皆體上天好生之德,能利益他人,積功纍德,始終如一而成神成聖,故有心為善者,只要是對社會有利益,對他人有幫助之事皆應歡喜力行,而非為了博得他人之讚揚或嘉許,或是為了得到榮耀而作,方能顯功德之貴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閑拈歲燭自撣塵 陰德積蓄了業痕
清心不是尋常事 莫可蹉跎任載沉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七章 德之上品-陰德
   德之上品為陰德。陰德之意有三:一者、為善不欲人知,不求回報。二者、對父母和長輩之孝心與敬重。三者、行有益於人們往生後之魂體、靈體之事,例如為這些靈體排冤解難,或為另一個空間之意識體所做的工作和努力。不中傷、不侮辱死者,為故人平反昭雪,特別是完成故人臨死前重託之情事皆屬之。
  陰德是獲得靈體能量的一種方式,他獲得能量的速度、獲得能量之數量,會比德之中品『功德』還要多、還要快。
  若一個人行善積德卻喜欲人知,或期盼對方的感恩,則此時靈體能量的反饋,就不再以『德』之形式聚集在此人身上,而是聚集在此人臉上,出現一種特別的能量體-『榮耀』,當此人有了榮耀後,他會感覺愉悅、風光、面色很好,榮耀之表現會讓此人事業崢嶸,生活洋溢幸福美滿。
  有很多人為善是為了這種榮耀,為了眾人的回饋、感激,於是他職場得意,財源廣進,春風滿面,他獲得了一些物質上的回饋,但他的靈體並無法實質得到靈界感應體的能量回饋,此能量轉化成『榮耀』,此榮耀會影響能量的實質反饋,就像一朵綻放的花兒一般,能量會在此朵花兒消耗殆盡。
  『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台煙雨中』,南北朝時期,佛寺林立,梁武帝在當時極力廣建佛寺,大量廣泛供養僧眾。一日、梁武帝問於菩提達摩曰:『朕即位以來,造寺、寫經、度僧不可勝紀,有何功德?』達摩曰:『並無功德』。為何會沒有功德呢?因為梁武帝行了積德之善事,卻喜炫耀,擺給他人看,炫耀會影響靈界感應體的能量回歸。
  吾人為善,最好不要這種榮耀,亦毋需要他人知曉,不要計較得失,只管心安理得的去做,你的靈體就一定能感應到四方之能量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安貧守分伴蓮台 去欲除貪道自來
佛性人人本俱有 修行不必臥龍才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八章 德之極品-道德
  德之最高者為道德。
  何為道德?道德即是助人進道、求道、對人持道撥亂反正,點悟眾生,其含意即是點撥愚昧(不明生滅之理)的人,拯救良心與靈體被執著所束縛,被欲望所污染,被情感所困惑,在苦痛中掙扎之人,亦即是引導一個人之靈性提升,獲得清淨心,行止趨於良善,精神不再恍惚迷離,進一步更可度化他人之意。啟發、點撥人們返璞歸真,此種崇高的品行所獲得回饋能量,為德之極品-道德。
  當你點撥一個人求得真道,使他浸淫在法海中,並從苦難掙扎中脫離出來,因他心境澄明,心靈不再被塵濁污染,靈體不再被邪穢的意識所消耗,此時他的靈體能量會漸漸發光,並感應高級能量,對你進行能量回饋。
  若你點撥一個人求得大道,你的靈體、智慧體的能量,就會提升一個層次,若你點撥二個人求得大道,你的靈體、智慧體的能量,就會提升二個層次,當一個人心胸開闊輕安時,其靈體能量就會如火光般閃爍起來,並對四周輻射。
  度人得道,點化他人進道,幫助他人養性行善、慈悲、超脫,是獲得能量最快速的方法,此種靈體能量獲得的極品要訣,即是道德。
  倫語里仁篇有云:『德不孤,必有鄰。』德者不孤立,必以類應之,故有德者,必有其類從之,如居之有鄰也。周易乾卦有言:『雲從龍、風從虎。』人與人相處,必定會尋找個性與己相近、品德相類之人,故品德高尚者,不但不需擔心缺乏朋友,其無形中,更會吸引德性溫良之人親近,從而生活在心地慈善、遠離虛偽狡詐的美好環境中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人生雖只百年期 識道瑕污可蕩滌
漫捲風煙流水去 無垠往事化春泥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九章 先天之生與後天之生
  生的方式是多樣的,有胎生、卵生、濕生、化生、稼接生、移植生、試管生、感應生等,但若簡而言之則可分為二類:先天之生與後天之生。
  人之肉眼透過三菱鏡可看看,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等光線,而且這些光線皆是直線運行,尚有環繞、四散、聚集等獨特的運行規律,且光中有色,光中有亮,當高級能量體欲在物質空間產生新形體,則其會釋放部分靈光出來,這些靈光隨後結合土壤與空氣中之胺基酸、蛋白質、糖和水分等,經過長時間的填補,便形成有形有體之物,例如世上爭論最多,最難以理解的問題:先有雞還是先有蛋?就可輕易迎刃而解。
  當雞先天形成之基因或靈體,在後天的土地上經過填充而產生了『體』,則最早的雞就出現了,這即是雞的『先天之生』。雞又有其特殊之本能,開始下蛋,蛋又孵出小雞,於是『後天之生』的雞也出現了,並且生生不息,綿延不絕。
  宇宙中所有的『生』,皆是遵循後『先天之生』,發展到『後天之生』的規律。
  中土流傳之女媧補天,即是女媧於補天之後,利用感應體重新孕育人類靈體,再用天地之精氣,將人類靈體填,滿經過氣集之後,生出了人之肉體,這些人即是上古真人。
  《山海經》就是上古真人智慧的匯集,它是上一個智慧空間的智慧,而非地球上之智慧產生,而黃帝、炎帝就是上古真人之後代,故現今人類可說是高級智慧靈體之生命延續現象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翠葉青松景色幽 巢中雛鳥樂啁啾
有朝羽滿沖天去 不到青霄不肯休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十章 前世今生
  同一父母所生之子女,雖然生活在同一屋簷下,接受相同的家庭教育,但長大成人之後,其個性與執著卻大不相同,有的人對錢財看不開,有者對功名地位看不淡,有者對生活十分缺乏安全感,有者心思特別多慮......等,凡此種種即是與前世及夙世所遺留之意種子有關。
  大凡一個人之外貌、個性、體態,最能還原前世靈體之原貌,例如前世心性慈善之人,其五官大多為清秀靚麗,端莊姣好,不論其遺傳特徵相似於父母,或是其他親屬,其五官都無法擺脫前世原來靈體之形象。
  有的人之個性大而化之,有者心思細密,有者憨厚正直,有者不論是對朋友或親友皆隨和大方,心境極富愛心、善心,對錢財與物質也很淡薄,性情溫和瀟灑,有的人卻是脾氣暴躁,心機奸巧,甚至心如蛇蠍,此即與前世靈體有關。
   一般人甚難知曉前世之非,此時即可觀察己身七情六慾中最薄弱之處為何?因為娑婆世界之凡夫,必有其薄弱點存在,此亦是其今生要修持更正之處。
  一個人若仔細端詳,就可從人之臉上所散發出來之氣息、性情,及心理活動狀況,捕捉前世之信息。
  有些人對處理感情一事,會顯得特別缺乏常識與能力,此則大多為其前世曾情海生波,為情所困,心靈創傷極重,故今生碰到感情一事,即運轉不過來,甚至遺留怨恨,然而此等之人,若今生能修『慈悲觀』 ,則可清除前世恨意之痛苦,及今世情感所帶來之痛苦,若能再加強『德』 之修煉,則能去掉今生死懼與孤獨之痛苦,可得壽終正寢之福,無形中亦能帶來己身未來三世之財富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燈前月下展書讀 乍暖還寒也幸福
恣意抒懷穿晝夜 身心清靜鎮踟躕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十一章 身與心(肉身與靈性)
  人出世於有形有體的物質世界,然而人之肉身卻是一個不完美之物體,一般而言,人之肉身使用數十年後即會敗壞,並且伴隨著疼痛與疾病之折磨,最後灰飛湮滅。而且,身體還會束縛心靈,例如:心念反應快速,但身體卻笨重、跑不快,也就是力不從心,而人之靈體是一種先進之『微光體』,它能感知身體之七情六欲、與五官之感受,欲沒有肉體之缺點,靈體不死亡、不受物質之束縛,也不受時間與空間之束縛,剎那間可以穿越時空,隨心所欲。
  由於肉眼之侷限,一般人甚難看到不同的智慧空間,與各種各樣的靈魂、意識體,因此許多人即懷疑其存在,認為隨著肉身之死亡,大腦停止運作,思維意識就消失了,其實靈性意識體不但真實存在,甚至可以獨立存在。
  靈界有極低的智慧空間,有低級的智慧空間,也有許多較高級與層次甚高之靈性空間,隨著人之肉身死亡,靈體會根據不同的智慧類型,進入不同的世界或是輪迴轉世。例如求善之人,就進入良善之空間;求愛之人,就進入慈愛的空間;帶著恨念之人,則進入嗔恨的世界。故不同類型之靈體,皆有其不同之世界。
  修行之人若能修煉己靈,將各世的智慧與認識轉換加諸於其靈體之上,使其靈體能量充沛,並在高級智慧空間永遠流傳下去,此即是達『永生』之境界。永生並非指身體之永生,而是指靈性智慧的連續。
  德性高超之人,因為有『德』這種能量的支持,其靈性智慧壽命長,千年萬壽,靈性智慧體可超越時空,在空間中不會散開,永遠不會消失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仙佛大殿望俗塵  慈愍雙眸對世人
閱盡焚香揖首客  千秋萬載也施仁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十二章 生死之間(一)
  世人心中常會生起:『我死了之後會如何?』之念頭,並對之懸念不忘,甚至惴惴不安。
  其實一個人活著之時,其靈體即充分表現出其往生後之概況,例如一個人自幼即特別敏感,易驚易咋,此人死亡之後,其靈體之感應即會幾倍、幾十倍的益加敏感,其靈體對微風之流淌,及空氣中發出之響就會特別敏銳,細微的空氣流動與聲響,對他都會是極大的震撼。
  故若要往生之後,能躡風雲而凌霄漢,跨日月而駕星雲。一個人在世之時,就會學習淡泊心性,涵養靈性,使之深遂寬廣,定靜寧謐,進一步看透世間之『成、住、壞、空』 乃是如鏡裡虛花之自然過程,若世人能真正了悟此自然現象,就可不驚不懼了。
  有些人活著之時,薄倖寡恩,甚為貪焚,如被膠粘,如同繭縛,此類之人往生之後,其靈性就會在貪婪之靈體中循環,難以擺脫貪焚之束縛桎梏。貪焚是一種『負能量』,雖然貪焚能滿足一個人之欲望,使之竭盡心力追求,然而在逐臭趨羶之過程中,貪焚會斵損不少靈體之能量。
  而且極多的貪婪是經由剝削他人而得到,因此,此舉會形成另一種的潛意識反擊,縱能逃過陽律,亦難逭於陰讉,當其靈體脫離肉身進入空後,此種反擊會更加突出明顯,貪婪者之靈體會不斷受到傷害、攻擊與摧殘,並進入黑暗、昏濁的空間(地府)。
  因此,若世人有此種桀驁頑冥的不良智慧習氣,其靈體就會飽經斷年、幾十年、甚至幾百年的痛苦。屆時,他就會明瞭痛苦不是離開肉體就能解脫,而是在生之時,就要在靈魂深處修持消弭這些不良智慧習氣,有道是:『途分善惡憑君擇,境判升沉在己求。』即是此理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色身雖絆性靈魂 解悟還憑七尺身
閉戶觀書禪入靜 鉛華洗淨做仙人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十三章 生死之間(二)
  靈體於脫離肉身之前,不僅會受到肉身之束縛,亦會受到在塵世上各種欲望渴求、精神之壓迫,使靈體產生恐懼、不滿、悲傷等之情緒,此等情緒會壓抑靈魂,使其受到痛苦、煎熬。
  靈魂離開肉體,本應是一種解脫,然而一步之差,千里之謬。一個人在生之時,若糾纏了太多難以禪述的後天執著與十惡八邪,則痛苦不但無法隨著肉身死亡而解脫,反而會掉入夜臺昏暗的淒涼陰界而空垂淚。
  一個與世浮沉者肉身死亡之後,其靈體皆會帶著大量的後天認識,有牽掛、有執著、有繁華春夢、還有許多癡愛貪嗔、功名富貴、生活眷戀、歌臺舞榭、崢嶸的事業等,這些都會在其肉身雖死,而靈體仍帶著縱瀉西江之水亦難以濯洗的後天執著,如迷雲迷雨般阻礙了靈魂進入各層天淨土。
  因為各層天淨土是光明一片的,而這些重濁的靈體並不具備這種素質,因此這些靈體無法進入淨化的靈性空間。
  愈執著之人,受到在生之時的孽礙束縛愈久,有者數月,甚至數年,更有甚者,它需要數十年、數百年的時間才能擺脫這些束縛,亦有些就此飄盪在陰陽兩界,久之即會停留在其適合之處所,這些處所的環境大多是較潮濕陰暗的,如地下室、曠野山坡、無人凶宅等。
  陽世間之人若碰到這些靈體,即常會有不舒服、奇怪之異樣,甚至有顫抖之感,此即是受到陰性靈體干擾了生物磁場,此種干擾嚴重時,會令人生病、運勢變差、思維混亂,做出錯誤之判斷,故若世人住在陰氣極重之房舍、或房間要注意常開門窗,讓空氣流通,陽光能照射入空間中以添陽氣,則可減輕其害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臥夢悲歡天地間 半城煙雨話當年
可憐枉死城中鬼 尚乞人間救命錢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十四章 面對死亡
  惟有『死亡』,才能真正讓世人明白在生之時:所有執著的追求、辛苦的財富累積、錙銖計較的爭鬥,都是過眼雲煙、身外之物,正如滄海桑田一般。
  人生在世,終需面對死亡,有的人瀟灑以對,有者含冤抱憾,有者歹戲拖棚,有者蒼促謝幕,在面對死亡前,一般人皆會面對驚慌失措,恐懼不安,難以接受,怨天尤人到最後被迫接受,被迫懺悔之過程。
  一個人在死亡過程中,靈魂會重新編製恐懼的鏡頭,或是可怕的景象,抑或祥和的畫面,此過程乃是取決於這個人在生之時的靈魂層次決定。世人若知曉此理,就會懂得如何贖回前愆、如何說善言、做道德事、豁達過生活,並作如是觀。
  曾子云:『鳥之將亡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』面對良心、道德之譴責,乃是最痛苦不過之懲處,故人生在世,平日就應常常做到安心、靜心、廣行功善積德,仰不愧於天,俯不愧於地,內不愧於心。
  面臨臨終前,若能注意下列步驟,就可減少靈魂在陰界產生恐懼意識所帶來之痛苦:
一、真誠懺悔:要從內心真誠懺一生中所做過之錯事,而且愈詳盡愈好,若有負於人,則要盡力彌補,並讓其知曉,或是做善功回報。
二、找回童心:亦即盡己所能、回憶一切美好的事物,即是讓己身心情能輕鬆詳和,因為這種方式可以形成一種祝福力, 增添靈魂能量。
三、消除怨恨:人之怨恨往往就像一種如中鴆毒的靈魂,設定如果一個人怨恨填胸臆的辭世,他就會進入下一個空間,而在那裡,他會發現人人都有著和他一樣,甚至更深的滿腔怨恨與仇恨(如阿修羅界)。
  故世人可將心中的怨恨向師父、道友、神父、上師、親朋吐訴,不要壓抑在內心深處,因為傾訴出來之後,壓迫感就會得到紓解,當然最根本的解決之道,還是在生之時能修持心性,提昇境界,未來就可避免那些痛苦之歷程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心隨禪念笑人癡 跌宕流波杳不知
一浪狂追一浪遠 藍橋魂斷悔已遲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十五章
無知的寓言
  一位學道術有成之道長對一隻雞曰:『汝莫要再做雞,當小鳥可好?
  雞回答曰:『不!我現在飯來張口,茶來伸手,生活輕鬆,而當小鳥就要自己覓食,又要受風吹日曬雨淋,我一點都不想要當小鳥。』
  道長聽後,深覺不以為然,不待其同意與否,即唸動咒語,將雞變成小鳥。
  數日後,道長去探視小鳥,並對之曰:『你要不要回去當雞?我可以送你回去當雞。』
  小鳥曰:『不!我現在生活愜意,吃飽就鎮日嬉戲,翱翔於山林間,而雞被關在又髒又小的籠子裡,既不自由、又痛苦,我再也不要當雞了。』
  道長曰:『那你要不要當人?當人也很不錯!』
  小鳥曰:『不!做人有何好?做人煩惱重重,還要從早到晚庸庸碌碌的奔忙,壓力又大,我一點都不想當人。』
  道長聽後,深覺不以為然,不待其同意與否?即唸動咒語,將小鳥變成人。
  數日後,道長與此人不期而碰面,道長對之曰:『你想不想回去當小鳥?現在後悔還來得及。』
  此人回答曰:『不!我再也不要當小鳥了,小鳥沒有自己的志向,又是禽類,還會被人類捕捉,而我現在自己當家作主,可以規劃自己的人生,吃著山珍海味,住在豪宅大院,縱橫商場,名利雙收,開心極了,我一點都不想再當小鳥了。』
  道長曰:『那你要不要做神仙?』此人回答曰:『不!做神仙有何好?做神仙不能娶嬌妻美妾,沒有子女承歡膝下,不能吃魚吃肉,不能攢積財富,兩袖清風,所以做人比做神仙好,我做人就好了,根本不想做什麼神仙。』
  當一個層次之靈魂,不知另一個空間之妙,總認為現在的自己是滿足的,而現今世人最大的缺失與侷限,就是短視與安於現狀,等到靈性提升之日時,回首當時,才發現原來所身處之境界是如此的低級與可悲、無知與無助。

藍采和仙翁 降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詩曰:
初一十五拜佛忙 善女慈男手舉香
嬝嬝清煙飄萬丈 不如作善上天罡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十六章  因果輪迴
      輪迴是靈魂提升、智慧發展的一個必要過程,有的人於夙世中造下惡因、或執著於酒色財氣,而這些執著與惡因,即是未來智慧發展的障礙,這些惡因與執著往往甚難解開,只有經過輪迴循環,方能將錯誤糾正過來。
  世人靈魂輪迴過程,可分為下列數種情況;
一、靈魂超升於天界各淨土:天界淨土世界是充滿著『慈悲、善、信、愛、德』,若一個人超升於天界各淨土,靈魂就會變成純潔的五行光體,他有著人體的一切感應,具備肉體五官感應的優點,卻沒有肉體拖累、及生老病死的缺點。
二、靈魂再轉世為人:轉世為人的痛苦根源,來自夙世造下的『因』。當一個人碰到無法突破的關卡時(如貪名、貪利),靈魂就無法遞進提升,必須將錯誤糾正過來,若解碼順利,靈魂就解脫了;若解不開,就要再多次輪迴。故俗語有云:『名利是禍,萬端都因名利而起;名利是災,萬惡也因名利而生』即是此理。
三、靈魂墮落於三惡道:慳貪者,易墮於惡鬼道;嗔恚者,易墮於地獄道;癡迷者,易墮於畜生道。
四、靈魂被打成散靈、魂飛魄散:靈魂脫離肉體之時,因為極重之業力而魂飛魄散,若靈魂被打成散靈時,靈魂就會殘缺不全,需經過極長久之時間方有機復合。
  世間任何事物,短暫看來都是真實的,但若從長久來看,卻是虛假的。故若要從無窮無盡的執著與追求中解脫出來,必須要明白『得就是失,失就是得』的道理,然而『得與失,失與得』是針對二個空間:『陰和陽』而論,並非單指陽性物質而論的。
  得就是失:若一個人獲得無數財富時,己身就須付出極多的精神能量,同時也可能因此讓他人受到傷害,這些他人受到的傷害與己身付出的精神能量就是『失』,如此看來,得就是失。
  失就是得:若一個人平日眾善奉行,為道做出許多貢獻,他人就會心生感恩,靈界仙佛亦會加持,你的靈魂能量就會日益充盈、節節高升,如此看來,失就是得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      色色空空不用爭 來來去去墮還升
      世世靈藥能增壽 擇善而為淨土登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十七章 因果輪迴在人間
  <老子道德經>有云:『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。』宇宙中的因果報應即是如此,故世人欲拂逆天理做惡前當三思,以免果報現前,悔之晚矣!
  有一平日待人寬恕、不趨炎附勢、不慕榮利、在家孝敬父母之年輕人,某日在街上碰到婦女遭惡徒搶奪時,隨即見義勇為去追趕,然而就在其與惡徒博鬥中,遭惡徒持刀刺中要害而英年早逝。
  凡是認識此年輕人者,皆感嘆蒼天無眼,善惡無報,其實此其中有一段因果,世人因不知箇中因由,故有此反應。此年輕人前一世從軍,曾以殘酷之手法殺死許多人,最後其亦遭敵軍擊斃,死後肢體不全,靈魂飄蕩在沙場上無法解脫,煎熬在陰陽兩界,飽經恐懼與磨難。
  待其魂墮地府,接受了痛苦不一的刑罰,歷經百餘年之後,其心中忽然頓悟其在生之時做了不少惡事,心中燃起了慈悲的火光,他決心來世要為大家做事,行善彌補,也願意為其惡業而死難之人、及所造之孽承受苦和難,於是地府的刑罰消失了,他帶著強烈的願力又轉世為人。
  轉世為人後,他努力讀書、工作勤奮、孝順父母、忍辱負重、視吃虧為福,所做之好事善行不勝枚舉,雖只有三十餘歲,卻贏得他人的讚譽與褒揚,然而因其怨孽而死之人,為了報復,與他轉世為人,於是鬼使神差的相遇,並用利刃將他刺死。
  年輕人以生命償還了前世的虧欠,靈魂一無罣礙的昇華,心胸比大海還寬廣,最後超升至淨土世界。
  許多人誤解『好人不長命』,其實有些善良之輩是為了償還前世的業力而轉生,並非如表面上可看出來。故世人平日應時時懺悔,並審視自己的行為,要從內心深處將錯誤糾正過來,不要死時還帶著業走,否則其輪迴將永無休止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姻緣羅網繫心靈 夙世情思入畫屏
鵲鳥聲聲傳善感 紅塵莫再亂清寧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十八章夫妻情緣
  人與人之關係中,最普遍帶有前世因果的即是夫妻關係,無論是白頭偕老之婚姻,或是非終生婚姻,甚至有些露水夫妻、一日之緣,都與夙世因果業力有關。
  婚姻因『緣』而生,是一個靈魂與另一個靈魂有影響力、感應力、親和力而引生之緣份,而一樁婚姻,往往需要經過數世緣份之培育,有者則是幾世情緣與今世數個機緣而結合在一起。
  有的婚姻是『夙世緣報』,有者屬『當世緣報』,『當世緣報』即是當世結緣,二個人(靈魂體)彼此產生親和力而相知相惜所產生婚緣。
  『夙世緣報』,其一乃是夙世中二個人(靈魂體)有吸引力、震撼力、親和力,今世二人相遇,熟悉感油然而生,從而產生婚緣。另一種乃是二個人夙世中互有虧欠,來世為了彌補這些虧欠,今世相遇,不但性情不相衝突,還相容互補而產生婚緣。
  有的夫妻,不僅相貌相似,還因隨著天長地久,彼此外觀愈來愈神似,如此有夫妻之相的姻緣,多為相處良好的好姻緣。一般而言,夫妻之關係多感性,有『只可意會,不可言傳』的感覺,這種感覺即是靈魂體的相互感應。
  緣有『善』緣、『孽』緣之分,善緣之夫妻,彼此會有心靈溝通、心靈感應,這種善念存在於他們靈魂裡、骨髓中。而孽緣之夫妻,容易莫名奇妙的產生疙瘩、彆扭,前一刻才相安無事,下一刻就因芝麻小事而起摩擦,甚至爭執不斷。
  其實,任何一對男女之婚緣,皆有其『善』的回報,若結婚後,不繼續培養這種『善』回報,則『善』回報完成時,婚姻就容易破裂,故若要維持一個和樂之家庭,就須注意培養這種業緣,製造新的『善』回報,婚姻方能和諧至老,且老而恩愛彌堅也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    恩怨情讎共一船 融冰消雪去凝寒
    千年歲月匆匆過 子孝孫賢代代傳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十九章父母子女情緣
  俗云:『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』。每一位父母皆希望自己所生之子女天資聰穎,身體康健,孝順善良,然而要如何才能生到好的兒女呢?其實,要生到好的兒女最重要之關鍵,乃是『父母心性要好,心地要良善』。
  通常靈魂在投胎之時,亦即胎兒出生前二、三天,母親會有特殊的感應,睡眠中會有夢境出現,此夢境常常與生活並無多大關聯,如夢見一朵蓮花、一隻大鵬鳥、或一位出家人、或夢見一位官員......,所夢之人與此母親並不相識,則此夢境多半即為胎兒的前世信息。
  俗語有云:『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』。靈魂確有因善緣或孽緣而投入胎兒之體。有的靈魂為了報答、感激父母前世對他的恩德善舉,他的報恩願望在前世就會深植內心,其靈魂就容易與胎兒感應相通,靈魂與胎兒相通之後,就會進入胎兒之體,成為胎兒的靈體,來世即出生為父母的子女而投生。此類孩兒長大成人之後,多孝順,很得父母疼愛,父母也多以他們為傲;此乃善結之緣的情形。
  又有些父母有意或無意做了缺德之事,造成對某一個靈體很深的傷害,這個靈體在潛意識中就易有『來世決不與你善罷干休』的設定,由於母親在潛意識中有不良的信息,且永遠被一個含冤的靈魂同步,一旦感應同步,靈魂即會進入胎兒,此後成為一個孽子。
  此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常常讓父母擔憂心驚,覓死尋活,搥胸頓足,家中了無生氣,痛不欲生,然而身為父母者,對孩子仍舊存有骨肉之情與愛憐之心,此愛憐之心,其實就是對前世做錯了事的悔改之心,僅管孩子折磨、折騰父母,他們一樣會對孩子付出無比的關愛。
  此種孽結之緣,表面上看甚為痛苦,但實際上出現這種孽緣時,化解冤孽的時刻也就到了,痛苦忍受過去,則以前做錯了事的影響也就消除了,彼此的虧欠從此就一筆勾消。

藍采和仙翁 降
詩曰:
     費盡千般績業昌 年華漸老髮蒼蒼
     人生不過一坏土 笑看癡人爭短長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第二十章 死亡之種類-意外之死、怕死
  車禍、溺斃或其他意外之死亡,皆意外之死。意外之死,通常事出突然,加之人死之前,心生恐懼,故許多死去之人魂飛魄散,然而若此人生前具有德行,則其靈魂就會很容易聚集起來,因為『德』是一種凝聚的能量。
  有的人生前不孝,則意外之死,會令其靈體殘缺不全,來世多落入三惡道,失去人身。有的人生前以孝為先,則其靈魂很容易就會與證果之祖先相感應。有的人生前具有宗教信仰,則其靈魂就很容易為高智慧靈體(聖神仙佛)引導至高一層次的淨土世界裏。
  世上有些人事業有成,廣積財富,過著錦衣玉食之生活,由於害怕失去現有之一切,所以非常怕死,一般人聚財就易奢華,或造孽事、 或遭禍事(若太享福,德不足必有禍),甚至其財富根本就是『不義之財』,則此類之人靈性就會漸失,面臨死亡之時,即會心驚膽顫,充滿各種恐懼,因為人死之後唯有『業』隨身,財不隨身。
  又有些人害怕離開親人,膽怯易驚,不敢面對死亡,有的人病魔纏身,心中充滿極大的恐懼,在恐懼中掙扎,面臨死亡時,帶著這種心情溘然而逝,驚懼的走在那條孤獨的路上,凡此之類皆屬怕死之人。
  生有何喜?死有何懼?一個人愈怕死,則其在死亡的道路上就會恐懼愈大。在生之時若不修行,其在死亡之時的恐懼和痛苦就會很漫長,死亡之後的死懼和痛苦就會更漫長,故若一個人能心胸坦蕩,培養德性,安份守己,輕鬆自然,明白世上本無物可得,人生就恍如『南柯一夢』般,則其面對死亡就會看得很平淡,不執不戀的超脫。


藍采和仙翁 降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  詩曰:身居濁世各西東。蝸角蠅頭為利瘋。
     若杷菩提常嵌世。塵寰自可沐春風。
第廿一章 死亡之種類-求死
  求死可分為二種情況:一為後天陽性意識體的求死;另一為陰性意識體(潛意識)的求死。
  陽性意識體求死,出現在有些人心胸狹窄,凡事想不開,想一死了之,有些人事業不成,覺得自己沒有希望,或受他人冷嘲熱諷,想一死了之;有些人帶著極大的怨恨,思想意識受到束縛,又覺得自己沒有力量反抗,因而求死;有些人因為受到污辱而求死,......等。 他們常以上吊、投河、服毒、跳樓等各種方式自殺,此皆是陽性意識體之求死。
  陰性意識體求死,出現在有些人活在世間,覺得一切都很乏味、無聊,或是對世間只看到陰暗的一面,認為人生不公平,活著沒有意義,這種潛意識會慢慢結束掉自己的生命。
  因為這是潛意識作怪,所以自己往往沒有警覺,但是靈魂會慢慢給造出病來,身心開始憔悴,或者是鬼使神地讓此人做出違法或極危險之事情,出現意外死亡或生重病而亡,此皆是陰性意識體(潛意識)求死之現象。
  求死者死後,本以為可以就此得以解脫,可以擺脫世間的痛苦和煩惱之事物。例如,不再受到感情上的痛苦折磨,心靈上之不再受到委屈,不再受到傷害,可以一死百了,其實這是其不明白死亡之過程與死亡之後的現象,若其明瞭了,就不敢去求死,也不會去求死了。 例如上吊自殺者,雖然身體已死亡,但勒在他脖子上的那根繩索,在他死後的魂體上仍緊緊的勒住,他會在一段甚長的時間,一直在『死』的痛苦印象中循環。
  還有些人因『恨』而死,以死為解脫,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,由於其在生前有極大的怨力,此怨力即會連接著陽性空間,其靈魂也會因而飄蕩在陰陽界,忽陰忽陽,不僅對陽世間之家人造成困擾、驚嚇、生病,對其所怨恨之人也是一報復力,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成不良之影響。


藍采和仙翁 降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詩曰:昔日琵琶馬上催 今霄又舉夜光杯
青春夢斷留不住 落盡繁華亦得歸
第二二章 死亡之種類-混死、自然之死
  有的人不學無術,昏昏噩噩一生,活不知生,
死到臨頭不知死,這種人大多數時間不道德、不講
倫理、不懂規矩、不守法律,一生都在糊塗中度過。
  若一個人昏昏噩噩,不學無術,平日打街駡巷,
對左鄰右舍不懷善意,做事霸道,不知上進,則其面臨死亡之時,周圍大都黑氣繚繞,陰氣極重,死亡之後,因為無德,一旦靈魂離開了身體之倚靠,其靈魂就會感覺身處寒冷、恐懼、孤獨之空間。
  因為這些人生前沒有明確的目標,死後靈魂也就更沒有了目標,無法感應高一層靈體引領其歸於淨土,則其靈魂就易飄墬,甚至來世失去人身。
  『自然死』乃世人正常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也是一種普遍現象。有些人平日遵守道德,做事不昧良心,不佔別人便宜;有些人一生清淡,鮮少殺生(或不殺生),做了不少善事,此類有德之士壽終之時,就會自然死亡。
  在生之時,他們總是回憶著自己的過失,於面臨死亡之時,他們會在內心懺悔自責,在懺悔自責的過程裏,過失得到了心念的安撫,腦海中不良的念頭就會逐漸消除。
  臨終之時,他們通常會見到自己已逝的親人、一個一個的出現,感覺像是幻覺。亦有者在臨終之前,突然會有迴光返照現象出現,說已逝的親人來看他、來領他,有時亦會念叨著對子女不夠關懷而責備自己。
  死亡之時,靈魂於脫離肉體瞬間,他會突然感覺一身輕鬆,身心開懷舒暢,甚至上升到中三界的淨土,在中三界的空間靈體,就有能力(能量)助佑兒女子孫,透過托夢之方式與陽世親人見面。當他的天福享盡要再投胎轉世時,他的靈體仍會帶著很高的能量與智慧,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多平安順遂,生活圓滿幸福,此即是正常自然的輪迴。


藍采和仙翁 降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  詩曰:歲歲百三六五天。醉生夢死舞蹁躚。
     曾經多少霜和露。盡做尋常陌上煙。
第廿三章 死亡之種類-身死心不死
  身死心不死者,大多為在生之時有宗教信仰、或有修煉之人。這些有信仰、有修持之人,往往在生之時就看清人生,他們不會偷、盜、搶,也不會在俗塵中因享樂而留戀,他們平日講仁義道德,有慈愛、悲憫、良善之心,經常做很多大善之事、積德之事。
  只有內心中有『德、信、慈、善』之人,對死亡有正確認識之人,才能在面臨死亡時,呈顯安詳自在、心境平和,因為他們將『死』視為是新旅程的開始,是進入新世界的開始,對言些人而言,『死亡』乃是一件美好之事。
  人之死亡,是依『地大衰竭、水大衰竭、火大衰竭、風大衰竭』之過程:
  地大衰竭-是指身體衰竭,身體漸漸不聽使喚,無法隨意志活動,說不出話來。
  水大衰竭-是指眼淚、鼻涕開始乾涸,三個丹田的水,往下歸於一(三個丹田是指上丹田、中丹田、下丹田。上丹田在腦腔,即松果腺、頭頂輪;中丹田在胸腔羶中穴,即心之所在;下丹田在腹腔,即下腹部之處)。
  火大衰竭-是指人之體溫逐漸下降,熱能從四肢尖端散發出去。
  風大衰竭-是指呼吸逐漸微弱,最後完全停止,只剩下靈魂意識體。
  他們在死亡時,往往會感覺天暗下來,靈魂瞬間穿越了『陰陽界』和『黑洞』,然後旋轉起來,在旋轉的過程中,他們心境安詳,沒有恐懼,接著天霎時亮了,出現一片光亮(此光亮可分四種類型:極白之光、極黃之光、極藍之光、極紅之光。出現此四種極光,即是本尊之光,見到本尊之光,其實就是見到『自性、己身佛性』,光即你,你即光,此光永不消失,即刻成佛)。然後,見到他們所信仰之人-天尊、佛、菩薩、上師、天使、阿拉、本尊等等,接引其歸位,他的靈魂即進入了高智慧的淨土空間,脫離了『輪迴』的痛苦,此種之『死』,才是真正之『解脫』也。


藍采和仙翁 降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  詩曰:青山不老志難酬。夢醒邯鄲總是愁。
     入世誰能超物外。不如跨鶴踩雲頭。
第廿四章 真正的幸福人生
  世之人皆望自己的人生能幸福、有意義,而所謂的幸福,大體上可概分為下列二種情況:
  一、物質上的幸福:每一個人皆有自己的必要生活標準,此乃人之常情,亦是正常的,此即『道』也。
  二、精神上的幸福:這是一種心靈深處愉悅、平靜、昇華之感受,也是真正有價值、幸福的人生。一個人不是因為擁有黃金、鑽石才會感到幸福。例如一位植物人,縱使其擁有價值連城的黃金、鑽石,他也不會感到幸福的。
  物質世界的幸福,不但短暫、有侷限性,而且在追求的過程中還會伴隨著磨難和痛苦,最後導致心靈受壓迫,產生不幸福的感受。例如一個人在工作中獲得升遷,當下他會感到十分幸福,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,就極容易因工作壓力、管理壓力,甚至職場競爭,小人排擠等,衍生種種的痛苦和困擾,幸福感逐漸消失,無法永恆存在。
  世人若能真切看透此項『真理』,才會眼界宏觀、意志堅定不移的修煉身心,而修煉身心的第一步,就是不能在追求物質、逐鹿名利的漩渦中讓靈魂迷失方向,受到紅塵的污染,因為一個不淨的靈魂死後,不僅己身會在地府受苦,還會影響後代身心健康和成長與發展,這種影響一般會有三代轉世的業力,即要經過三次輪迴,方能糾正轉變。
  其實修行與追求幸福是一致不相悖的,只是目標更遠大、追求更永恆完美的幸福。然而修行需要有耐心、有毅力,而此恰是現今世人最弱、最劣根性的一環,因此絕大多數人安於現狀,放棄追求。
  修行不分先後,關鍵在於要在心靈深處『深信無疑』。只要一個人有追求永恆幸福的意識,能確實『定靜』,則不好的心性與靈魂的污穢處就會慢慢減少、消逝,靈魂層次就能更上層樓,並逐漸昇華也。


藍采和仙翁 降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  詩曰:岸然道貌少真言。外表光鮮未必賢。
     性命雙修得悟後。祥光普照滿窗前。
第廿五章 身心修煉之方式(一)
  身心修煉之方式,主要分為『陽修和陰修』 ,而陽修和陰修中,又可分為『性修』、『命修』、『性命雙修』。
  陽修三法:
  一、『陽性性修』 :即是心性之修煉,亦即是對已身靈性和智慧之修煉,修改在凡塵中的不良習氣,然後按照己身之願力對靈性進行改造。俗云:『 人慕君子,行則小人。』 一般而言,一個未開悟之人,其身心智慧往往有許多錯誤的認知,故性修之過程,就是不斷修正、、改善,提升靈性智慧、明是非、悟真理,讓己身的後天認識和作為,皆符合宇宙自然發展之規律。
  這些規律,有些可從科學之驗證來認知,例如物質世界的自然規律,有些則需要一個人的靈性感應去認知,例如靈性空間的現象和規律,需要一個人不斷透過開悟,亦即『明心見性』,方能得以認知。
  二、『陽性命修』 :即是對肉身之修煉,此種修煉多以道家吐納氣功為主,因為要靈體清靜詳和,首先要先平衡五藏六腑之氣息,例如若心臟氣息不穩定,心理氣息很亂,即會產生『心亂如麻』之感覺,若肝藏氣息不穩定,人就容易嗔怒,脾氣難以控制。
  由於一個人的後天認知來自於肉身,故唯有肉身五藏六腑氣息穩定,一個人的靈性和磁場才能穩定,不良意識方能得以糾正,這種以穩定五藏六腑氣息之平穩,來調整靈性的穩定之修煉方法,稱為『陽性命修』。
  三、『陽性性命雙修』 :即是綜合以上二種方法,同時對『靈性和肉身』 進行修煉,此種修煉方式不僅效果佳,修為成功率高,速度亦快,因為五藏六腑氣息之平穩與正確的靈性認知,二者可相輔相成,增進彼此之修為,可謂事半功倍也。


藍采和仙翁 降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  詩曰:陌上閑雲伴仲秋。翩翩衣袂半嬌羞。
     俯瞰人閒千萬里。市井何如古寺幽。
第廿六章 身心修煉之方式(二)
  陰修三法:
  一、『陰性性修』 :即是透過宗教信仰來加強心性之修煉,例如信仰道教之人,於歸空之後,他們和有相同信仰,仍在塵世之信徒就會有靈性之相互感應,則真修實煉有感應到之信徒,他們的修煉和已歸天之靈性智慧體就有能量之交流和溢注,彼此的靈性會因為不斷的能量反饋而得到提升。
  然而一個人莫以為有了宗教信仰,未來就一定可以上天堂、或回歸各淨土。因為有者陽奉陰違,表裡不一,實際上是表面信,但內心並不信;有者表面慈愛,但內心並不慈愛;甚至有者對眾人講善、講德,自己的所作所為卻不講善、不講德,背後做著爾虞我詐、醜惡的事情,則死後無法上天堂,也無法回歸各淨土。
  又例如有些修行人,乃屬某一師門(如鸞門、道脈某教派、佛門某宗門、或西方宗教)之弟子,其身心修煉就會與師門之歷代師尊、同師各弟子有靈性間之相互感應,與他們同修、同煉、同昇,故許多人在修煉的過程中,若碰到疑難或瓶頸,就容易有心電感應、或在定靜中、或在夢境中看到師尊、師祖、聖神、佛菩薩親自點化,此亦是陰性性修之一種。
  二、『陰性命修』:即是一個人在生之時,做了許多有德之事,對他人有深厚且良性之影響,則當其歸天之後,塵世之人就會以懷念其德澤,或以感恩之方式對其靈體進行能量會無形中充實、且擴展靈體的能量。
  三、『陰性性命雙修』:即是上述所言,有宗教信仰或有德之士歸空之後,獲得具有相同信仰的人士或眾人對他的靈體進行能量反饋,從而使他們在淨土或靈性空間中、 靈體不斷獲得能量支持的修為方式。
  故陰修之特質,即是修行者將陽性思維意識能量,不斷的對歸空之靈體進行陰性能量之補充,自己並從中獲得陰德之謂也。


藍采和仙翁 降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  詩曰:動中取靜好築基。獨坐磐陀悟妙機。
     半點紅塵皆不染。蓬萊仙境任酣嬉。
第廿七章 靜修之法
  修行除了『為善積德、博愛、慈悲』,還要從『靜』字上下工夫,要使自己能『安靜、定靜、涵養心性』,因為欲淡化劣根、不良之心念,主要靠『靜修、禪定、打坐、內觀』,故〔大學〕有云:『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』
  凡夫俗子的許多錯誤認識與意念,都是因為不靜而產生,而靜可以『沉澱浮躁、安定精神、過濾淺薄』,故若能常『入靜、禪定』,則思維意識即可達到澄明並生正念覺知。然要如何才能入靜、不生雜念?靜坐者首先須秉持『平常心』之心念,妄想不生,只求心靈平靜,並反觀內照,切莫好高騖遠,未靜而先有妄念。
  以下略述數種靜修之法:
  一、獨靜:自己在打坐時,頭、背、腰宜直,呼吸進出勻靜,神光內歛,萬緣放下,身心俱空,天寬地闊,此時或結手印,或可持咒,或可內觀,而人只要一靜下來,思維就會重新排列,自動糾正不良之心念,且氣血周流百脈,自然暢通調勻。
  二、與眾生同靜:打坐時,觀想自己的父母,親朋好友,觀想他們就坐在自己的身旁,一起打坐修煉。
  三、與同脈門人同靜:有門派之修行者,打坐時,觀想四周出現同門人與你共同修煉,此種觀想可使你的靜坐狀態穩定,並產生大慈悲之責任感,如此長期打坐下去,潛意識帶領同門人共同修煉之責任感會益發堅強,不但可輕易入靜,亦可入靜至甚深之狀態。
  四、與生靈同靜:打坐時,觀想天下一切蒼生、動物、生靈與你同靜、同修煉,若能常有此種感受,則它不但能修正己身不良之心念,眾生靈不良之心念,亦會得到善的感念。
  五、與天地同靜:打坐時,觀想自己與眾生融入廣闊之天地、草原、森林;融入浩瀚的海洋、蒼穹、星群、宇宙,進入高超之狀態,在此狀態中,靈魂得以淨化、暢通、遞進、昇華。


藍采和仙翁 降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  詩曰:鴛鴦戲柳鯽魚肥。水畔幽亭映落暉。
     開闊胸襟容宇宙。心閑共與白雲飛。
第廿八章 師法自然
  開闊的胸襟,有助於靈魂穩定、平衡情緒、提升修養和氣度,亦是增添靈魂能量的甘泉活水,而欲開拓萬古之心胸,則可透過在自然界中之修煉輔成。
  而所謂自然界者,包括『自然景觀』和『人文景觀』。自然景觀是指暮色朝霞、壯麗的山川、潺潺的流水,蓊鬱的森林、如茵的草原、彌芳的野卉等。人文景觀是指思想、文化風俗、傳統......等。它們來自於長輩的傳承、周圍的親朋好友和浩瀚的書籍裏。
  遇事容易想不開或性情內向者,可透過漫步山林野徑、沐浴在簌簌山風中,或凝望泛著粼粼波光的溪湖,仰望湛藍的星空,置身在古樸謐靜的田園村舍,讓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活動中,使自己安靜下來,如此心胸就可以得到薰陶、得到調整。
  煩惱重重之人,應常反躬自省己身行為,或將苦悶對親朋好友傾訴,或多接觸天真無邪的孩童,多穿輕淡顏色的服裝,使自己能夠輕鬆,勇於面對世俗社會的壓力,或是可從事自己感興趣的運動與正當活動,讓潛意識從種種壓迫中解放出來,如此生活才能清閑、才能自在。
  因為一個人若經常受後天環境壓迫情緒,久而久之,內臟就容易產生病變,潛意識和靈魂感應體經常受到壓迫,生命力就會受到破壞,容易遭受意外死亡、或是短壽之來。
  修行的目的在於『解脫、或超生各淨土』,此可從一個人的心境是否達到應有之層次來判斷?與其世俗聰明才智、外表美醜無關。若一個人活著時心胸開闊、眼界遠大,心性開朗率真,自然不會與人計較,平和愉悅,則你就已經進入了天界淨土。若一個人活著時心胸狹隘,總是煩悶緊張,體會不到藍天綠地的盎然生氣,缺乏赤子之心的天真,則如此之心境已遠離淨土甚遠,死亡之後,欲得到解脫亦難矣!


藍采和仙翁 降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『自然之道』。
  詩曰:霧掩丹霞依舊真。幽篁隨影入雲深。
     借得王母瑤池水。滌盡煙塵滿郁芬。
第廿九章 修煉之現象
  當一個人在修煉或煉功達一定火候時,就易出現種種不可思議之現象,例如有者在修煉時,身上會出現一種麻麻的感覺,此即是在增添你靈魂的魄力,協助你增加排除恐懼的智慧。
  有者在修煉時,會看見種種不同的光亮顏色,此乃是天目穴感光的一種現象,出現白光,乃是在增加你靈魂的能量;出現紅光,乃是在增強你靈魂的穩定性;出現藍光,乃是在淨化你的靈魂;出現紫光,會增強你修煉的功力;出現黃光,乃是在增加你的陽神〈即後天智慧〉;出現綠光,乃是在增進你心靈深處的愉悅。
  有者在修煉時,會出現熱感,此乃是在增加你的愛心,增強你靈魂的能量;有者
回頂端 向下
 
自然之道蓝采和仙翁降
回頂端 
1頁(共1頁)

這個論壇的權限: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
先天道院新店區社青班學青班品格教育班  :: 金玉良言 :: 道義探討-
前往: